中新网广州9月14日电 (记者 王坚)据广州市科学技术局14日消息,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产学研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大湾区产学研精准对接会”已在该局和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南沙区管委会指导下举行,旨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生态圈建设。
活动现场。大湾区科创服务中心 供图
活动上,广州先进技术研究所、广州市智能软件产业研究院、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广州物联网研究院、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等7家新型研发机构,公开发布近百项最新核心技术成果,并重点对其中的11项科学技术成果进行路演,分享产学研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功案例和思考,以科技创新驱动力支持企业发展。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大湾区科学论坛秘书处与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签约仪式。接下来,双方将秉持着“平等、互惠共利”的原则,进一步链接资源,在产学研合作上做出有益探索,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孙翔表示,此次合作鼓励了更多在穗机构与大湾区科学论坛秘书处合作,造福广州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
“本次对接会既是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又是科技界多方参与、多层交流、多维合作的平台。”大湾区科学论坛执行秘书长聂晓伟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发挥大湾区科学论坛汇聚创新资源的产学研平台作用,携手各界共同推动先进技术成果与湾区的产业对接。
“这次对接会成效显著,着眼于整个大湾区,以产业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深化科学技术产业金融融合发展。”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联盟秘书长、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董事长秦海鸥表示,希望此次战略合作达成后,在双方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情况下,协助技术落地,吸引更多创新资源聚集,激发大湾区科技创新活力。
据悉,大湾区科学论坛是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发起、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国际化论坛。(完)
今天(9月14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公告,明确将进行国家组织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本次集中带量采购产品为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增材制造技术(即3D打印类)产品可自愿参加。
具体产品范围包括:
1.人工晶体类相关耗材: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人工晶体耗材(不包括硬性人工晶体、有晶体眼人工晶体,下同)、粘弹剂。人工晶体耗材须包含可与其配套使用的推注器。
2.运动医学类相关耗材: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带线锚钉、免打结锚钉、固定钉、固定板、修复用缝线、软组织重建物、骨类重建物(不包括应用于颅颌面产品)。
《公告》明确,联盟地区有使用人工晶体类或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的公立医疗机构均应参加。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和社会办医疗机构在承诺遵守本次集采规定的前提下,按所在省(区、市)的相关规定自愿参加。联合采购办公室组织企业维护产品信息,组织医疗机构填报采购需求量,并汇总采购需求量后按一定比例形成意向采购量。
本次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周期为2年,自中选结果实际执行日起计算。已自行开展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且尚在采购协议期内的省份,可顺延执行本次集采结果。
(总台央视记者 张萍 郑怡哲)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