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北京仅剩的一家在营家乐福门店——四元桥店于近日关闭。至此,北京暂无营业的家乐福超市。尽管从家乐福天通苑店关闭时,北京家乐福公司方面便开始回应,门店维修、门店调整,但最后三家公司恢复营业的时间均不确定。而且,家乐福能否重获新生在于能否获得新的资金注入,补全供应链,而非是否继续调整。同时,紧闭大门的家乐福超市还面临两重难关,既有未结算交付的供应商欠款,还有消费者尚未花掉的家乐福购物卡。
“超市那块儿已经关了,关了得有几天了”,位于四元桥购物中心三层的棒!约翰门店工作人员表示。家乐福超市四元桥店门口已经拉起了围栏,不再接受顾客进店。
值得关注的是,家乐福四元桥店是家乐福在中国首个拥有自有物业的自建门店,且该卖场曾被作为亚洲最大卖场来打造,整个卖场的建筑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
北京家乐福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调整结构,门店马上重新开业。对于调整的细节、动态,该负责人没有更多解释。约一个月前,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家乐福四元桥店时,该店内货架多数处于空置状态。
于家乐福中国而言,或许“关店”“暂停营业”是节约成本支出的方法。此前,家乐福通州阳光生活广场店关店前,因拖欠能源费被供电局强制停电而无法正常经营。该广场负责人提到,此前,家乐福北京超市门店缺货时,店内有几名员工在岗,同时店内部分冷柜继续开机运营,销售剩余的商品。暂停营业或许能减少人工、电费等多方面的开支。
近两个月以来,家乐福中国在北京的最后三家门店相继暂停营业。其中,家乐福天通苑店于今年8月初暂停营业。北京家乐福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店设备维修,会重新开业。然而,截至目前,该店仍处于关闭状态。
家乐福中国在各地门店相继关停。一位接近家乐福中国公司的知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天津地区的家乐福门店也几乎全部关闭。不久前,家乐福在广州的最后一家门店闭店,广州、深圳两地已无家乐福超市。此外,武汉地区的家乐福门店也已全部停止营业。
今年以来,家乐福门店相继闭店前,门店的运营便逐渐“失控”,货架出现大比例缺货的现象。不少供应商不再向家乐福中国超市供应商品。
北京商报记者联系到一位与家乐福中国合作多年的供应商吴朝勇。吴朝勇经营一家营养保健品公司,商品供应家乐福华北地区门店。据吴朝勇介绍,自2020年下半年起,家乐福与公司的结算开始出现异常。“我们的合同约定的账期是45天,一般60天家乐福会结算账目,但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便没有进行货款结算。”经历了近一年的货款无法结算,在2021年10月,吴朝勇决定不再向家乐福供货。
至今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家乐福拖欠吴朝勇的20多万元货款仍未完成结算。吴朝勇正在考虑向天津地区法院提起诉讼,要回拖欠的货款。
不仅如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本地熟食企业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家乐福中国拖欠该公司部分货款,公司已经提起诉讼,希望通过诉讼追讨欠款。对于目前诉讼进展、拖欠货款的金额,该负责人没有过多透露。
吴朝勇的遭遇是很多供应商、品牌商的缩影。公开资料显示,今年2月以来,旺旺、好丽友、统一等品牌企业纷纷申请冻结家乐福中国资产,追讨货款。今年2月,好丽友食品有限公司申请冻结家乐福(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银行存款2274.12万元;中国旺旺则申请冻结家乐福供应链公司2398万余元。值得关注的是,从2022年9月旺旺和家乐福就已经停止合作,但家乐福仍拖欠旺旺公司2000多万货款。
暂停营业、关紧大门的家乐福中国,不仅失去了供应商,也挡住了消费者,持有家乐福购物卡的消费者更是无处消费。此前,北京商报记者在家乐福四元桥店遇到消费者杨女士,她持有的家乐福购物卡中还有300多元没有消费,然而店中已无货可买。
今年年初以来,家乐福超市多次传出消费者使用购物卡结算受限的消息。
家乐福购物卡属于预付卡,购买商品受限、门店暂停营业,消费者该如何维权?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根据《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 第14条规定,单用途卡章程和购卡协议应包括退卡方式。同时本办法21条还规定,发卡企业或售卡企业应依单用途卡章程或协议约定,提供退卡服务。
付建提到,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收款,并应当承担预收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北京商报记者 王维祎 【编辑:付子豪】
与中国式现代化同行
——读《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
从理论上深刻阐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面向群众深入浅出地阐释这一历史进程,是理论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以生动的故事讲解时代课题,以朴素的语言阐释深刻道理,力求以一种新的呈现方式讲清、讲透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和发展前景,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清晰、具体而生动的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兴起于对西方资本主义“坚船利炮”挑战的回应,而且从一开始就伴随着救亡图存的民族复兴运动。以现代化的方式重构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进而实现民族复兴,构成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雄壮主题,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奋斗与思考、光荣与梦想。洋务运动的破产、戊戌变法的夭折、辛亥革命后的困境使孙中山先生意识到,应“按照自己的社会情形”,寻找一条“驾乎欧美之上”的现代化道路。真正找到这样一条道路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在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之际,毛泽东同志提出并探讨了“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并初步构想了“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党和人民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探索、反复比较中得出的时代结论,是对如何实现民族复兴这一重大历史课题的科学解答。《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用“人间正道是沧桑”概括这一艰难曲折而又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形象而生动。
《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在“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一章里写道:“马克思主义不仅激活了中华文明中的优秀因子,把中国引向了现代化进程,而且它作为对西方现代化批判的思想成果,引领中国突破传统现代化的窠臼,走上了一条更为理性、更为人文、更为光明的现代化道路。”这条“更为理性、更为人文、更为光明的现代化道路”就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这一分析深刻而准确。如果说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社会空间,那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则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文化空间。“两个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如此内涵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必然能够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能够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指出:“正是基于对现代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把握,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它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起首,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向,贯通‘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落脚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结论正确而全面,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任何一种理论都有自己特有的概念、范畴和表述方式。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也是如此。但是,要使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说服人,在群众中真正发挥作用,就不能仅仅用概念解释概念、从范畴推演范畴,还要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风格和表述方式讲清、讲透中国式现代化的道理学理哲理。理论阐释不能仅仅成为理论家之间的“对话”,更不能成为理论家个人的“自说自话”,重要的是同现实“对话”、同群众“对话”。一方面,从群众中发现实际问题,并使实际问题升华为理论问题;另一方面,用科学理论解答实际问题,用通俗语言向群众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使群众真实地感到,我们与中国式现代化同在、同行、同呼吸、共命运。
(杨耕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14日 09 版)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