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相关银行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内部评估试点工作,试点拟在北京、苏州、浙江、山东、湖北、广东、深圳、四川等省市的分支机构开展。这意味着,此前只有部分银行有能力使用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有望在更多的金融机构推广,覆盖数量更多的科创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微科创企业。
科创企业往往具有轻资产、高风险的特点,缺乏担保资金和抵质押物,与银行传统的信贷模式不匹配。同时,科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研发资金投入大、技术转化周期长等问题。当前,绝大多数银行的科创金融产品本质上仍依赖于传统信贷模式,对于大量科技创新企业信贷融资存在不敢贷、不愿贷的情况。实践中,金融机构对于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应用依然存在一定阻碍,现有产品仍以短期为主,缺乏针对科创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产品。
科创企业发展离不开融资支持,需要更多的金融创新产品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要通过多种方式提升科创企业信用,打通企业缺乏足额抵押物或抵押物不足的融资堵点。目前,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交易、科创数据共享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持续推进,有关部门应更好协同发力,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要鼓励银行、科研院校和市场专业机构进一步加强合作,破解科技企业融资中遇到的各类难点。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不断催化出一些新业态和新企业。在推动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金融服务的深度、广度、精细度均有较大提升空间。银行应继续提升专业能力,打造更为专业的人才队伍,及时更新科技领域相关服务的知识储备,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同时,从制度创新入手,革新传统的信贷准入模式,利用更丰富的数据对科创企业实现精准画像,提高融资服务能力。
要加强顶层设计,汇聚整合各方面资源,完善配套机制保障,做好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服务,满足科创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打造更完善的科创金融服务生态。
此次,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银行“边试点、边优化、边总结”,结合试点的实际效果对评估方法进行分析、验证。同时,明确提出健全试点工作内部尽职免责机制,对经办人员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办理过程中已经尽职履责的,实行免责。一系列创新举措的推出,体现出了强化科技型企业金融支持的鲜明监管导向。期待银行通过试点工作实现“以点带面”,打通科技企业融资堵点,推动金融资源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领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编辑:梁异】
“购房前先看看有没有‘五证’,交易过程中有哪些法律约定……这些以前我都不太懂,今天听律师一讲,就明白了。”近期,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街道居民李女士有购房需求,但有些专业问题始终困扰着她,“听说街道开展公益法律咨询服务就来看看,在家门口真的很方便。”李女士表示。
9月12日,“东城新韵·公益律师服务团”走进胡同,来到东四街道统战工作站,开展公益法律咨询服务。东城区新联会理事、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凯带领律师团队,现场为十几名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内容涵盖房产纠纷、侵权纠纷、邻里纠纷、子女赡养、物业管理等方面。
9月12日,“东城新韵·公益律师服务团”来到东四街道统战工作站,开展公益法律咨询服务。罗鲁峤 摄
据悉,“东城新韵·公益律师服务团”是东城区委统战部联合东城区司法局共同推进的公益服务项目,旨在发挥东城新联会中的律师理事作为新阶层领域代表人士,在助力基层社区治理和公益法律服务中的独特优势和带动作用。该项目脱胎于东直门街道“法育家园”工作,由东城新联会律师理事张伟发出倡议创立“东城新韵·公益律师服务团”项目。该项目在东直门街道试行1年后,依托各街道统战工作站体系,于今年5月在全区各街道全面推开。
至今,东城新联会已有19名律师带领团队走进各自所在的街道开展公益服务活动,杨凯便是其中之一。近日,杨凯还牵头组建了东四街道公益律师服务团,更加直接地服务社区居民。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活动是一个良好开始,为未来普法工作常态化奠定了基础,以后每个月都会带领团队走进东四街道,定期开展法律咨询、法律讲座等公益活动,做好基层普法工作,为基层治理注入更多法治力量。(完)(《中国新闻》报作者 罗鲁峤 图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