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北京仅剩的一家在营家乐福门店——四元桥店于近日关闭。至此,北京暂无营业的家乐福超市。尽管从家乐福天通苑店关闭时,北京家乐福公司方面便开始回应,门店维修、门店调整,但最后三家公司恢复营业的时间均不确定。而且,家乐福能否重获新生在于能否获得新的资金注入,补全供应链,而非是否继续调整。同时,紧闭大门的家乐福超市还面临两重难关,既有未结算交付的供应商欠款,还有消费者尚未花掉的家乐福购物卡。
“超市那块儿已经关了,关了得有几天了”,位于四元桥购物中心三层的棒!约翰门店工作人员表示。家乐福超市四元桥店门口已经拉起了围栏,不再接受顾客进店。
值得关注的是,家乐福四元桥店是家乐福在中国首个拥有自有物业的自建门店,且该卖场曾被作为亚洲最大卖场来打造,整个卖场的建筑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
北京家乐福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调整结构,门店马上重新开业。对于调整的细节、动态,该负责人没有更多解释。约一个月前,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家乐福四元桥店时,该店内货架多数处于空置状态。
于家乐福中国而言,或许“关店”“暂停营业”是节约成本支出的方法。此前,家乐福通州阳光生活广场店关店前,因拖欠能源费被供电局强制停电而无法正常经营。该广场负责人提到,此前,家乐福北京超市门店缺货时,店内有几名员工在岗,同时店内部分冷柜继续开机运营,销售剩余的商品。暂停营业或许能减少人工、电费等多方面的开支。
近两个月以来,家乐福中国在北京的最后三家门店相继暂停营业。其中,家乐福天通苑店于今年8月初暂停营业。北京家乐福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店设备维修,会重新开业。然而,截至目前,该店仍处于关闭状态。
家乐福中国在各地门店相继关停。一位接近家乐福中国公司的知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天津地区的家乐福门店也几乎全部关闭。不久前,家乐福在广州的最后一家门店闭店,广州、深圳两地已无家乐福超市。此外,武汉地区的家乐福门店也已全部停止营业。
今年以来,家乐福门店相继闭店前,门店的运营便逐渐“失控”,货架出现大比例缺货的现象。不少供应商不再向家乐福中国超市供应商品。
北京商报记者联系到一位与家乐福中国合作多年的供应商吴朝勇。吴朝勇经营一家营养保健品公司,商品供应家乐福华北地区门店。据吴朝勇介绍,自2020年下半年起,家乐福与公司的结算开始出现异常。“我们的合同约定的账期是45天,一般60天家乐福会结算账目,但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便没有进行货款结算。”经历了近一年的货款无法结算,在2021年10月,吴朝勇决定不再向家乐福供货。
至今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家乐福拖欠吴朝勇的20多万元货款仍未完成结算。吴朝勇正在考虑向天津地区法院提起诉讼,要回拖欠的货款。
不仅如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本地熟食企业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家乐福中国拖欠该公司部分货款,公司已经提起诉讼,希望通过诉讼追讨欠款。对于目前诉讼进展、拖欠货款的金额,该负责人没有过多透露。
吴朝勇的遭遇是很多供应商、品牌商的缩影。公开资料显示,今年2月以来,旺旺、好丽友、统一等品牌企业纷纷申请冻结家乐福中国资产,追讨货款。今年2月,好丽友食品有限公司申请冻结家乐福(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银行存款2274.12万元;中国旺旺则申请冻结家乐福供应链公司2398万余元。值得关注的是,从2022年9月旺旺和家乐福就已经停止合作,但家乐福仍拖欠旺旺公司2000多万货款。
暂停营业、关紧大门的家乐福中国,不仅失去了供应商,也挡住了消费者,持有家乐福购物卡的消费者更是无处消费。此前,北京商报记者在家乐福四元桥店遇到消费者杨女士,她持有的家乐福购物卡中还有300多元没有消费,然而店中已无货可买。
今年年初以来,家乐福超市多次传出消费者使用购物卡结算受限的消息。
家乐福购物卡属于预付卡,购买商品受限、门店暂停营业,消费者该如何维权?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根据《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 第14条规定,单用途卡章程和购卡协议应包括退卡方式。同时本办法21条还规定,发卡企业或售卡企业应依单用途卡章程或协议约定,提供退卡服务。
付建提到,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收款,并应当承担预收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北京商报记者 王维祎 【编辑:付子豪】
中新社桂林9月14日电 题:广西桂北傩面具:一块木雕刻出来的“神相”
作者 唐蔚晴 欧惠兰 李伟
“古代传说中的雷公是一个尖嘴猴脸形象的神话人物,于是我在制作傩面具时将雷公做出尖嘴鸟脸的形象,用乌褐色代表庄严作为雷公傩面具整体的铺色,金黄色代表吉祥去装饰官帽和鼻子,红色代表威严作为耳朵、眉毛。”桂北傩面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唐江峰近日在“桂林秀峰非遗传承体验站”向记者描述三面雷公傩面具。
广西桂林市曾是中国傩文化非常繁荣的地方,宋朝时期桂林制作的傩面具更是名震京城。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在《老学庵笔记》卷一提到:“政和中大傩,下桂府进面具,比进到,称‘一副’,初讶其少,乃是以八百枚为一副,老少妍陋无一相似者,乃大惊。至今桂府作此者,皆致富,天下及外夷皆不能及。”
桂北“三十六神”傩面具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36个人物,有盘古、令公李靖、鲁班、武婆、开路神君等人物,依据各司神职、地位、功力、性格以及人们对他们的褒贬而传,按各神态归类,面色的主基调分别以红,白,金三层代表威武庄严,仁慈和蔼与凶相。面形上用獠牙代表自然界中的兽神,变异的脸部轮廓代表神话人物,夸张的五官变形分辨职业及人物特有的性情等,即所谓“老小妍陋,无一相似”。
9月6日,桂北傩面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唐江峰在雕刻傩面具。 欧惠兰 摄
唐江峰生长在广西桂林市全州县绍水镇一个木匠家庭,祖辈以木匠手艺为主,家具和花鸟雕刻等民间手工艺作品都会做。他从小也跟着长辈接触到傩面具的制作技艺,长大后唐江峰一直在各地从事木雕行业工作,常年的沉淀也让他积累了一手精湛的木雕手艺,2011年他选择回到家乡广西桂林市创业。
“我希望具有桂北地区传统民间文化的傩面具能被整理出来。”唐江峰感慨道。2014中国(广州)民间工艺博览会暨第三届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上,唐江峰带着自己的木雕作品参展,而博览会上展出的京剧脸谱给唐江峰很大的启发,“因为我懂面具,因此想到我们桂林也有傩面具。”于是唐江峰便开始动手整理制作桂北傩面具。
2015年起,唐江峰花费3年多时间多次往返家乡全州县,向民间老艺人、“师公们”请教,运气好时还能看到他们用过的傩面具。经过大量拍照、查找资料等,唐江峰才将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36个人物的桂北傩面具雕刻完工,并将这些傩面具取名为桂北“三十六神”傩面具。
2018年3月24日,陕西省西安市举办的第53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展出的桂北“三十六神”傩面具。受访者供图
通过不断摸索创作,唐江峰等人创作的工艺美术作品《桂北傩面具之雷公》获得2016年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铜奖,整套桂北傩面具也先后到南宁、西安等地进行展览。
由于传统的傩面具只用于传统节日、祭祀活动、表演等场景,导致傩面具市场需求量小,制作传统的桂北“三十六神”傩面具只是唐江峰的副业。在闲暇时间,唐江峰还制作一些客户定制的“特殊面具”。唐江峰回忆道,曾经有一位海口的客户向他定制30个左右的中国傩面具和具有非洲文化的传统民族傩面具。还有一位北京客户在韩国旅游时,看到一副产地是中国桂林的三层傩面具后,拍照回来让他进行复刻。
“傩面具属于‘冷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唐江峰感叹,“让现在年轻人再把这个面具戴来玩不太现实,也不常用。”今后他想将傩面具做成钥匙扣之类的小件纪念品,这样大家就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人物去购买携带。(完)